英汉成语互译的主要方法

[ 2011年1月4日 ]
英汉成语互译的主要方法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而语言和文化的紧密关系要求在语言转换中必须进行文化的转换。因此, 虽然传统上翻译活动一直被看作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 翻译研究一直以语言分析和文本对照为主要任务, 但从上世纪80 年代后期开始, 一大批学者却开始从不同文化的角度研究翻译问题, 从而在翻译研究领域内引起了一场变革, 即翻译研究领域内的“文化转向”(cu ltu ral sh if t)。一些翻译理论家, 如兰博(L am bert) 和雷恩(Robyn s) 认为: 与其把翻译视为一种双语之间的转换活动, 不如把翻译看成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 6 ]。
  但是, 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继承性, 这就给翻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成语更是因其独有的特点让译者备感艰辛。在成语到底该如何翻译的问题上, 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方法, 如异化归化之辩、直译意译之争。现在, 除了一些常见的成语已有了定译, 许多成语特别是一些生动、鲜明、形象的成语的翻译还未能达到形神俱似的境地, 因此还存在很多争议。
  笔者认为, 既然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流, 那么, 成语翻译也应遵循这个原则。因此, 成语翻译一方面要尽量将原文的意思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出来”, 用奈达的话说, 即是“The bestt ran slat ion does no t sound like a t ran slat ion”; 另一方面, 还要尽力将原文的文化信息展现于译文读者面前, 使其了解到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鲁迅先生曾说过:“如果还是翻译, 那么, 首先的目的, 就在于博览外国的作品, 不但移情, 也要益智, 至少知道何地何时有这等事, 这和旅行外国是很相像的: 它必须有异国情调, 就是所谓洋气??凡是翻译, 必须兼顾着两面, 一当然为求其易解, 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具体到某个成语的翻译上, 就是能直译的就直译, 不能直译的就意译, 或努力寻求这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但一定要确保在最大程度上将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呈现在译文读者面前。比较实用的成语翻译方法可以归结为直译法、直译加解释法、等值互借法和意译法等几种。下面对这几种方法一一加以解释说明。
  1. 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 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 在译文中保留原成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 7 ]。它适用于一些由于使用的范围广、次数多, 其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已经广泛为译文读者所接受的成语。如a gen t lem an’s agreem en t (君子协定) , arm ed to the teeth (武装到牙齿) , 纸老虎(paper t iger) , 竹篮打水一场空(draw w ater in a bam boo basket)。arm ed to the teeth曾被译为“全副武装”, 但这种译法却失去了原文的形象性。因此, 人们后来倾向于将它译为“武装到牙齿”。
  直译的好处是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原成语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但是, 如果直译太多或直译不当, 则容易使读者感到滑稽可笑或莫名其妙, 甚至引起误会或错误联想。比如说, 若译者不了解rat 在西方文化中象征卑鄙、肮脏而rabb it 象征胆小, 想当然地把“胆小如鼠”直译为as t im id as a rat, 外国读者一定会百思不得其解。
  2. 直译加解释法
  为了保留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人们更多地采用直译而不是意译, 但由于语言所扎根的文化土壤不同, 直译很可能会引起歧义和模糊。在这种情况下, 最好采用直译加解释法。例如a Don Juan (唐璜,意为风流浪子) , to carry coals to N ew cast le (运煤到纽卡索, 指多此一举, 纽卡索—— 英国一产煤中心) , 班门弄斧( show off one’s p rof iciency w ith axe befo re L u Ban, the m aster carpen ter) , 三个臭皮匠,
  胜过诸葛亮(The w it of th ree cobb lers com b ined su rpasses that of Zhuge L iang, the m aster m ind)。
  这类成语一般有很强的民族文化色彩或特殊的喻义。例如Don Juan 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Byron)
  一经典作品中的中心人物, 他是一个勇敢、风流又充满好奇心的骑士。现在, 他经常被用来指代具有这些品质的年轻人。这类成语如果不加解释地直译出来, 译文读者一般很难理解其寓意。如果改为意译, 又无法保存其原有的形象和风格。因此, 这类成语的翻译可以采用直译加解释法, 分两部分进行。前一部分直译以保留原成语的文化色彩, 使读者见到其原有的形象和风格, 后一部分加以解释, 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潜在意义。一般说来, 包含特定的历史背景, 特别是出自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带有浓厚的民族地方色彩或具有典故性的成语可采取这种译法。
  3. 等值互借法
  成语的对等是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即比喻意义、比喻形式和感情色彩[ 8 ]。有些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无论是在内容, 还是在形式或感情色彩上都比较相近, 这时候, 成语翻译就可以采用等值互借法, 或称同义习语套用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保留源语的形象、风格, 又符合目标语的语言结构和习惯, 可以让译文读者轻松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 从而顺利实现跨文化交流。如bu rn the boat (破釜沉舟) , greatm inds th 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 , tu rn a deaf ear to (充耳不闻) , a drop in the ocean (沧海一粟)。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 一定要注意成语的翻译应尽可能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和民族色彩。带有浓厚民族地方色彩或具有典故性的成语要尽量避免相互套用, 以免使原成语失去原有的民族特色和异国风味,
  从而和原作的上下文形成矛盾。如O ne can’t m ake b rick sw ithou t st raw 源于《圣经》, 富于西方色彩, 就不宜用来翻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Even the cleverest hou sew ife can’t cook a m ealw ithou t rice)。
  4. 意译法
  意译法指翻译时仅保留原文的意思而不保留原文表达形式的方法。当由于文化差异而无法直译, 又无同义成语可以借用时, 就得用意译法, 结合上下文灵活传达原意。如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家丑) , co ld com fo rt (徒增悲痛的安慰, 语出英国诗人M ichael D rayton 的诗句“None else there is givescom fo rt to m y grief”) , 逼上梁山(be fo rced to do som eth ing) , 打开天窗说亮话(f rank ly speak ing)。
  这种方法还适用于那些运用具体、浅显的比喻来说明比较抽象的事理, 且语言生动诙谐的歇后语。
  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可译为w ait and see,“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可译为to snap and snarlat a k ind2hearted m an.
  总之,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含有大量文化内涵丰富的成语, 将其翻译得较为准确绝非易事。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 译者到底该选用哪种翻译方法, 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变化。如“朝秦暮楚”在一般情况下可用直译加解释法译为to serve ( the state of) Q in in the mo rn ing and ( the state of ) Chu in theeven ing——be qu ick to sw itch sides. 但它若用来描写一个人在爱情或友谊方面易变时, 用意译法直接译为be f ick le 或者incon sisten t 则比较合适[ 9 ]。
-------------------------------------------------------------
资料由
索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洛杉矶、柏林、香港)翻译公司提供,公司是国内首家在欧美、香港地区设立3家分公司的国际化连锁)翻译公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指定的 专业翻译认证机构,翻译文件加盖经北京市公安局中英文特批中英文翻译专用章(特 No.0018457)所盖公章通行多个国家、地区。国家外汇管理局、各驻华使领馆、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司法机关、公证处及其他政府机构均承认我公司的译文效力。公司网址:https://www.soven.com
相关文章: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资料推荐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