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无法颁布

[ 2010年10月21日 ]
Tags:  翻译  文学翻译  

 本以为是排排坐吃果果的事情,没想到鲁迅文学奖这次却痛下杀手,让文学翻译奖吃了一个零蛋。五部作品全部落选,看来真的是矮子里实在拔不出大个儿来了。

    有人说这是文学翻译界和文学翻译人的耻辱,连个鲁迅文学奖都拿不到。可在笔者看来,文学翻译奖的空缺却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其实文学翻译奖空白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至于何时空白那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儿。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奖奖项设有5个获奖名额,第一届和第二届都是5部作品获奖,到了第三届

,在参评的30部文学译作中,超过三分之二得票的只有田德望翻译的《神曲》和黄燎宇翻译的《雷曼先生》,评委会最终只能放弃其他三个名额。而第四届有许金龙翻译的大江建

三郎著的《别了,我的书》等三部作品获得全国优秀翻译奖。到了第五届,参选的不到40部,入围5部,结果全部落选。很明显,从文学翻译奖的得奖趋势看,本身就是在走下坡路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对此表示,翻译作品质量的下降,体现出当下出版行业的浮躁风气以及文学翻译行业不景气的现状。但翻译界为何不景气?这恐怕要归结于翻译人才的

缺乏和翻译作品读者的日益减少。我们现在有大量的外语人才,但却没有多少称职的翻译人才。因为翻译人才不但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冯至、杨宪益

、季羡林等老一辈翻译家同时也是文学家。翻译要求达到的三个境界是信、达、雅。可又有几个人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另一方面文学翻译行业的不景气与翻译作品读者群越来越少

也有很大的关系,除了那些科研院所以及在校大学生,还有几个人愿意去读那些晦涩的翻译作品呢?

    文学翻译奖的遇冷其实也是中国文学冷清现状的一个明显写照。尽管其他奖项都名花有主,但那些奖项是否真的实至名归,恐怕读者心知肚明。既然没有好的作品,为什么非

要赶鸭子上架,滥竽充数呢?本届鲁迅文学奖选择让文学翻译奖空缺,一方面体现了鲁迅文学奖评审的公平公正,维护了这一奖项的严肃性。另一方面也为文学翻译界提了一个醒

。如果没有优秀的翻译人才,如果没有优秀的翻译作品,那么文学翻译奖空缺的局面也许还会持续下去。

    文学翻译奖的空缺既是文学翻译界的遗憾,同时也是文学翻译人的动力所在。真的希望下届鲁迅文学奖上不要出现类似的尴尬。

鲁迅文学奖一次撒出30个奖,这在世界文坛都是独一无二的,但照顾、平衡各方之处实在太多,也有其难处。对于不知名作家,这一国家级的文学奖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在获奖名单公布之后,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陈崎嵘表示,本届鲁迅奖获奖作品总体质量都比较高,表达出作者创作理念的发展,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谈到翻译奖的空缺,陈崎嵘表示,这是因为评委会认为5部备选作品没有达到获奖标准。进入最后决选的5部翻译作品分别是,刘瑞洪翻译、希腊埃利蒂斯所著的《理所当然》,张文宇和黄向荣翻译、美国托马斯·品钦所著的《万有引力之虹》,乌兰翻译、波兰卡普钦斯基所著的《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刘士聪翻译、美国克莱尔·梅苏德所著的《皇帝的孩子》,钟志清翻译、以色列阿摩司·奥兹所著的《爱与黑暗的故事》。事实上,这5部原著都是非常有分量的文学作品,对译者的要求也非常高,特别是天书般的《万有引力之虹》对译者是一种折磨。

此外,一大批知名作家再次在鲁迅文学奖面前栽跟头,陈崎嵘给出的理由是,如果一位作家曾经获得过鲁迅文学奖或者茅盾文学奖等重要奖项,那么这次尽管有作品进入备选,除非作品有大的超越,否则本届鲁迅文学奖就不会再次获奖。所以,在30人获奖名单中,最知名的就只有苏童和方方,分别在短篇小说奖和中篇小说奖上有所斩获。

今年9月,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初评产生了125篇(部)备选作品,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各20篇(部),外加5部翻译作品。最后各大门类获奖作品第一名分别为: 乔叶的中篇小说作品《最慢的是活着》;鲁敏的短篇小说作品《伴宴》;李鸣生的报告文学作品《震中在人心》;刘立云的诗歌作品《烤蓝》;王宗仁的散文作品《藏地兵书》;南帆的文学理论评论作品《五种形象》。

鲁迅文学奖每3年颁奖一次,今年为第五届。本届文学奖在李嘉诚基金会500万元赞助下,获奖者奖金会将有大幅度提高。据悉,颁奖仪式将于11月上旬在绍兴举行。

鲁迅文学奖的几十位获奖者,他们中多数之前默默无闻的人,可能会凭着这一纸获奖证书,摸到了进入各地作协管理阶层的门槛,所以说,他们中大部分人的写作其实跟读者无关。而上个星期英国颁出的布克文学奖,那可是直接跟经济效益和读者挂钩的,霍华德·雅各布在获得布克奖之后没几天就拿到一份出版大礼包。

获得布克奖,雅各布拿到了5万英镑的奖金支票,但更大的财源还在后面。雅各布的那本获奖小说《芬克勒的疑惑》在获奖前只印了8500册,现在立马成了畅销书。据出版方英国Waterstones出版社消息,出版社紧急为英国市场加印5万册,为欧洲市场加印3万册平装版,以及7.5万册提供给美国和加拿大。雅各布在获布克奖之后得了实惠,而诺奖新得主秘鲁作家略萨的新作则遭到出版商哄抢,他刚刚完成的新小说《凯尔特人的梦想》定于下月出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学评论家认为,从鲁迅文学奖的大众关注度不高、大多数作品令人较为陌生可以看出,中短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的影响力在减弱。他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期刊的繁荣导致中短篇小说引起人们注意。但现在畅销书大行其道,使得长篇小说一枝独秀。”

 鲁迅文学奖里的优秀文学翻译奖,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有号召力的文学翻译奖项,但今年的评选却呈现颓势。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对此表示,翻译作品质量的下降,体现出当下出版行业的浮躁风气以及文学翻译行业不景气的现状。

  今年9月,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初评产生了125篇(部)备选作品,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各20篇(部);而在不到40部的文学翻译送审作品中,仅有5部入选,分别为刘瑞洪翻译、希腊埃利蒂斯所著的《理所当然》,张文宇和黄向荣翻译、美国托马斯·品钦所著的《万有引力之虹》,乌兰翻译、波兰卡普钦斯基所著的《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刘士聪翻译、美国克莱尔·梅苏德所著的《皇帝的孩子》,钟志清翻译、以色列阿摩司·奥兹所著的《爱与黑暗的故事》。但昨晚公布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终评结果显示,这五部作品全部落选。

  昨晚,《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发布的评选结果称,方方的《琴断口》等五部作品获得了中篇小说奖;鲁敏的《伴宴》、苏童的《茨菰》等五部作品获得了短篇小说奖;李鸣生的《震中在人心》、李洁非的《胡风案中人与事》等五部作品获得了报告文学奖,另有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各5篇(部)作品获奖。

相关文章:

上海:走上翻译之路  (2010-10-19 15:7:9)

退休后的老伴翻译  (2010-10-19 12:0:36)

《安塔拉传奇》的翻译  (2010-10-19 11:4:31)

哈扎比部落的滴答声和口哨声翻译  (2010-10-19 11:3:3)

”语音到语音“ 的电话翻译交换系统  (2010-10-19 10:59:22)

非洲的法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翻译  (2010-10-19 10:9:22)

赞比亚翻译的情况简介  (2010-10-19 9:1:40)

满语是从何时开始渐渐消亡的  (2010-10-18 17:29:9)

翻译问题文化交流中怎么也绕不开?  (2010-10-18 15:31:46)

季羡林的经历做翻译  (2010-10-18 15:25:56)

翻译问题越流利越难翻译  (2010-10-18 15:24:40)

孔子著作的翻译和在西方的流行  (2010-10-18 15:10:37)

从广交会翻译到阿鲁族  (2010-10-18 15:5:7)

手语翻译助力聋哑被告判决  (2010-10-18 15:3:16)

纳米比亚的情况  (2010-10-16 15:30:43)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