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问题文化交流中怎么也绕不开?

[ 2010年10月18日 ]
Tags:  翻译  

        由中国文化部与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跨文化双边对话”学术研讨会15日至16日在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中美三十多名学者进行了交流与研讨,今年他们关注的一个话题是文化交流中怎么也绕不开的“翻译问题”。   
越流利越难翻译    
    因为讲话太多才起了“莫言”的笔名,但直到要他说英语,这位中国著名作家才真正做到“莫言”。“真的,像我这样一句英语也不会讲的人,要来文化交流,如果没有翻译,根本无法进行。”   “于丹的口才太好了,一个废字也没有,听写下来就是一篇可以刊登的文章。但是,对那些同声翻译们来说,他们不喜欢于丹。”出席会议的莫言话锋一转,“同声翻译喜欢我这样废话多的人。”
    之前,同来加大伯克利分校参加论坛活动的于丹,在发言中一如既往,出口成章,引经据典,一气呵成。不过,如果听英语翻译的话,那真叫作是“老鸭汤变成冬瓜汤”,味道差好多。而且,不少内容没法翻出来,也根本来不及翻。 
    其实,从英语翻到中文,同样也有一点问题,一些专有名词,一些人名,都不是那么好翻的。   
中国书要让洋人翻   
    一部中国小说请一个精通中文的外国人译比请一个精通外文的中国人翻,更容易被外国人接受。毕竟,最终的读者是外国人。 
    说到翻译现当代中国文学的外国人,年过古稀的美国人葛浩文被中美媒体称为“唯一首席接生婆”。他不但翻译准确,而且,从不越俎代庖,坚守翻译本道。他与莫言的合作最愉快,也翻过莫言最多的小说(6本)。 
    于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她的《于丹·论语心得》在海外已被译成28个语种,33个版本,总发行量已经超过了37万册。“这主要得益于出版社选了一个好的英语版翻译艾斯特。她是英国人,与我年龄相仿,又在中国生活了五年,对中国文化极为精通,而且她的丈夫是贵州人。另外还有德文版的那位翻译,他也在中国生活过,他的太太也是中国人。”   
李翊云与黄西现象  
    由于英语版是母版,其他许多小语种都根据母版来翻译的。所以,母版成功至关重要。如果中国人能直接用英语来写作,对传播中华文化来说效果更直接。 
    最近两年,两个在中国念完大学才去美国的中国年轻人,在文化领域获得了美国社会很高的评价:一是37岁的女作家李翊云,一个是40岁的脱口秀艺术家黄西。   
    一个用英语写小说,一个用英语讲笑话,两人还都是学理科的,而且以前在中国都没有从事相关工作的经历,在国内知名度都不高。   
    黄西给美国副总统表演过,还上过两次美国最著名的“大卫·莱特曼”脱口秀节目,今年还拿下几个脱口秀比赛的大奖,美国人评论说,黄西的脱口秀里充满了智慧;李翊云的作品上过《纽约客》与《巴黎评论》等一些美国最具权威的读书杂志,还拿过多个奖项。   
    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项目(该校英语写作专业在全美写作类排名第一)主任克里斯多弗·梅里尔表示,不管用哪种方式交流,受众的接受度很重要。   
    本次论坛主办者之一的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主席林奇认为,这些年轻的中国人用美国人熟悉的表现手法,同样在表达一种中国文化,是中美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奥巴马总统计划将来每年派十万美国学生来中国学习中文,也是希望他们能学好中文,为中美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作出贡献。”记者可在语言服务台寻求韩、日、英、阿拉伯、俄等语种的翻译服务,还可享受到美容美发、航空售票、银行、邮政、网吧等服务。由174名付薪人员、500多名专业志愿者组成的MPC场馆运行团队将在场馆各功能区为媒体记者提供专业服务。第16届亚运会共有13家转播商。广州亚运会转播有限公司总裁马国力告诉记者,转播比赛的器材和设备是从国际奥委会租用的,质量与北京奥运会持平,不少操作人员也都拥有在北京奥运会的工作经历,“广州亚运会的IBC将是亚运会历史上最好的,可以和北京奥运会相媲美。虽然最后一个月试通线路的工作将十分紧张,但现在筹备工作整体进展有序,赛事转播商对IBC都很满意”。主新闻中心团队常务副主任阮涛则说,主新闻中心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设施配备到位,人员正在进行培训,内部装饰也在继续进行,“里面的硬件设施可以和北京奥运会相比,网络和通信都可以满足采访需求”。

  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系的亚丁,是一位在法国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翻译家和法中文化交流大使,现任“法中交流促进会”会长。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亚丁先生翻译的萨特的《理智之年》和《巴黎的忧郁》获得法国政府翻译家奖。 1988年,被法国政府授予欧洲骑士勋章。其自传体小说《高粱红了》自诞生那一天起就轰动法国,成为法国连续十年最畅销书之一。发行量超过50万册,荣获多种奖项,并连续十年作为法国中小学的必读课本。随后还译成英、德、西、日、丹麦、意大利等多国语言出版,继续在全世界畅销。从此之后,亚丁被誉为法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用法语写作的华人作家。现在《高粱红了》终于回到了作者出生地,在中国被再次出版,使得国内广大读者可以欣赏这部传奇著作。
南昌百余名志愿者聚集在秋水广场,大家做了简单的分工后便向赣江边走去,所有的志愿者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在秋水广场附近捡拾垃圾,另一部分沿着江边朝着南昌大桥方向开进。志愿者中一名外籍友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叫奥斯汀,来自加拿大,前几天,朋友告知他本报开展为赣江洗脸的活动后,他主动和本报联系报名参加活动。奥斯汀说,他在南昌工作已经好几年,早已经把南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所以也要为保护赣江做点贡献。在奥斯汀身边,年仅10岁的胡哲坤小朋友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当天他不但是一名志愿者,而且是奥斯汀的翻译,小家伙流利的口语让大家纷纷赞叹。

 

相关文章:

季羡林的经历做翻译  (2010-10-18 15:25:56)

翻译问题越流利越难翻译  (2010-10-18 15:24:40)

孔子著作的翻译和在西方的流行  (2010-10-18 15:10:37)

从广交会翻译到阿鲁族  (2010-10-18 15:5:7)

手语翻译助力聋哑被告判决  (2010-10-18 15:3:16)

纳米比亚的情况  (2010-10-16 15:30:43)

个体经营者的故事  (2010-10-16 14:10:37)

朝鲜义无反顾的认同  (2010-10-16 14:8:55)

不同年代的俄语翻译的故事  (2010-10-16 10:56:34)

张艺谋携主演周冬雨和窦骁巧遇魏敏芝  (2010-10-16 10:54:7)

从外语翻译到万国证劵的创始人  (2010-10-14 16:29:26)

马云的四次创业  (2010-10-14 16:4:53)

从明朝开始的中孟友谊  (2010-10-14 15:59:17)

朝鲜足球队的韩语翻译也保密  (2010-10-14 15:25:25)

义乌模式中的阿拉伯商业模式  (2010-10-14 14:54:17)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