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开拓阿拉伯市场的空间大

[ 2010年10月14日 ]


在您浏览《宁夏开拓阿拉伯市场的空间大》资讯前,为了让您的阅读体验更快乐,先给您讲个幽默的段子“我报名参加了口才训练班。第一天上课时,老师要我们先行自

我介绍,并说明参加训练班的动机。

轮到我发言时:“噢……”半晌接不下去,最后终于冲口而出,

“现在你该知道我为什么要参加口才训练班的原因了吧!”  ”

 

 

 

 


 主打清真食品、穆斯林服饰与宁合作商机不小

  阿拉伯国家馆阿曼展区内,摆满了蛋奶油、橄榄油、不含酒精的饮料等。一位经销商介绍,这些都是阿拉伯地区最受欢迎的大众食品,其中有的饮料畅销欧洲和中东,不仅如

此,这些饮料在广州也很畅销。但据他了解,这些产品在宁夏都没有销售,所以此次他带着丰富的展品前来,希望借此打开宁夏市场。

  叙利亚展区内,各类饼干曲奇、甜玉米、草莓酱、果汁、泡菜包装精美,琳琅满目。其中甜品居多,美食令人垂涎是记者对该国展区的深刻印象。

  埃及展区呈现多样化的特色,既有电子产品,也有华美的穆斯林服饰,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展现一个迈向现代化的埃及,是该展区试图表现的主题。

  总体而言,阿拉伯国家馆展品主打清真食品和穆斯林服饰,这些产品和宁夏很接近,彼此开展商贸交流的可行性较高。

  中国制造独占鳌头

  许多阿拉伯人从头到脚都是中国货。

  沙特展区代表艾玛泽(音译)长得很帅气,记者通过翻译和其交谈时意外得知,艾玛泽浑身上下都是中国货,服装、手表、鞋子等。艾玛泽介绍,在沙特,大约70%至80%的生

活用品都是中国制造,鞋帽衣物、锅碗瓢盆、五金器材、电子产品等,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在当地很受欢迎。

  叙利亚代表卡西姆(音译)也提到了中国制造在阿拉伯国家的繁荣。他说,叙利亚50%的进口商品来自中国,良好的信誉、低廉的价格使得中国制造在当地独占鳌头,每个叙利

亚家庭里都能找到中国商品。

  艾玛泽和卡西姆的介绍,印证了中国制造在阿拉伯国家赢得巨大商机的事实。借助这种巨大的商机,促成了本届中阿经贸论坛的举行,宁夏有必要在这个商机中分得一杯羹。

  期待更多“宁夏制造”

  在巨大的阿拉伯市场面前,宁夏商品却所占份额微小,亟待“知耻后勇”。

  见过或者使用过宁夏的商品吗?面对记者提问,艾玛泽和卡西姆都摇头,艾玛泽说,在相当一部分沙特人的观念里,中国的穆斯林指的就是新疆、云南的穆斯林,广州作为中

阿贸易的重要基地,也被大多数阿拉伯人熟知。艾玛泽这次专程赶到宁夏参展,来后才发现这里穆斯林特色鲜明,他表示回去后一定要大力宣传宁夏。卡西姆的回答很有技巧,他

说中叙两国有着良好的贸易往来,传统友谊深厚。虽然在当地没有见过宁夏制造的穆斯林用品,但他由衷期待越来越多的宁夏商品能够进入叙利亚,因为银川这个城市很美,这里

的人心灵更美。

  阿拉伯国家馆装饰精美,造型独特,浓缩了该国的文化、建筑艺术精髓。


  宁夏企业有望再闯中东

    对宁夏本土企业而言,这场盛会让他们迈上了国际化旅程。

    “宁夏的清真食品、清真餐厅在埃及大有可为!埃及有家名为‘塞上江南’的餐厅,经营非常成功!不仅中国人去吃饭,还有其他亚洲地区、欧洲地区和埃及本地人去吃饭,

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这家餐厅的老板就是宁夏同心县人!”9月27日,在埃及苏伊士湾经贸合作区推介会上,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强的话,让宁夏企业跃跃

欲试。

    首届中阿经贸论坛也为宁夏建筑企业闯中东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宁夏建工集团董事长白耀华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宁夏建筑企业就在阿拉伯国家打开了突破口,

一度在中东赢得“宁夏建筑”的好口碑和市场份额。近年来,由于资金量小、人才资源匮乏等因素,宁夏建筑企业对外承揽工程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中阿基础设施投融资与建设

分会上,宁夏建工集团与沙特、约旦、阿联酋等多国的参会企业进行了项目对接。白耀华说:“中阿经贸论坛让宁夏本土建筑企业重燃希望之火,我们盼望通过盛会再赴中东。”

    小翻译获最佳实习机会

    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拍语专业大四学生马晓凤是这次节会的志愿者之一,由于阿拉拍语口语能力出众,这个年轻女孩成了叙利亚参展商的“专职翻译”。“能为中阿经贸

论坛做点小小的贡献,我非常兴奋,担任大会的志愿者,为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收获不少。”马晓凤说。

    平时讲阿拉伯语只能找外教练习对话,这次马晓凤可是真枪实弹地上了“战场”:“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观展,既有阿拉伯国家的外宾,也有中国游客,我的工作就是向他们介

绍叙利亚馆的情况,同时为叙利亚参展商做翻译,口语能力大有进步。”每天都要用阿拉伯语翻译(阿拉伯语翻译公司)交流,马晓凤感觉词汇量不够,每天回到宿舍,她还要翻翻词典和课本,补习相关知

识。马晓凤告诉记者,除了语言,她还学到了许多阿拉伯人的礼节:“比如,伊斯兰教以右为尊,向对方递名片等一定要用右手;与人交谈一定要注视对方,不能左顾右盼……”


 还有一种说法,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有两种,一是我们的母语———汉语,而另一个就是阿拉伯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拼音文字,从它三千多年前产生之日起就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语法复杂和句子“冗长晦涩”是阿拉伯语的一大特点。阿拉伯语由28个字母组成,而每个字母根据不同的发音符号又要发出12个不同的音,屈指算来,这28个字母的全部发音竟有336个。


  此外,学习阿拉伯语的人还要面临着阅读方式的挑战:由于阿拉伯文字的书写方向是从右向左,因而教材上的汉语也随之从右向左排版。尽管如此,但还是有很多学子,他们为神秘而美丽的西亚文化所吸引,只有在深入了解阿拉伯语之后,才会发现她的魅力。


  目前,阿拉伯语在我国的招生是被划分在小语种的范围内进行的,每年由北大、北外、北二外、上外等几所指定的外语院校提前单独招收,且数目有着严格的限制,基本上各校每届只有二十几名学生。


  与其他小语种如韩语、德语、葡萄牙语不同的是,阿拉伯语是联合国七大工作语言之一,通用于西亚及北非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其中既包括沙特、阿联酋、巴林等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海湾富国,又包括埃及、伊拉克等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因此,在该地区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阿拉伯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阿拉伯语受到人们的关注,日前有关部门作了一项调查,16.3%的受访者认为阿拉伯语是最有利的语言专业。据了解,北大、北外等高校学习阿拉伯语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是还没等到毕业,就被央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石油、中海油等单位“预订”一空。


  小语种尤其是阿拉伯语好就业的现实,已成为家长和考生在高考志愿选报时的热点。专家指出,报考小语种专业,一定要谨慎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况且,小语种学起来有难度,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刚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宁夏开拓阿拉伯市场的空间大》的资讯,下来给大家讲2个笑话放松一下:


笑话1
老师:“你为什么总是不洗脸?你瞧,连你今天早餐的残渣还挂

在脸上。”

学生:“那您说我早上吃的是什么?”

老师:“果酱面包。”

学生:“您说错了,那是昨天早上吃的。”


笑话2
    调皮的布朗因上课常开小差,在老师的提问面前总是哑口无

言,所以被同学们称为“不知道先生”。

有一次,布朗想报复一下老师,所以问:“我看见一样东西,没

有腿,从厨房的地板上溜过,老师,你说那是什么呢?”

老师想来想去,终于说“不知道”。

布朗一本正经解释道:“那是水。”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