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长兼翻译

[ 2010年10月12日 ]
Tags:  日语翻译  

刘德有,翻译家。辽宁大连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人民中国杂志社日文翻译,光明日报社驻日本记者,新华通讯社东京分社记者,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文化部部长助理、副部长,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中文委员,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副会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是中共十二大代表。长期从事翻译工作和日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语文方面的研究。译有《残像》,著有《在日本十五年》等。 刘德有,翻译家,辽宁大连人,曾在大连从事教学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人民中国》杂志社日文翻译、《光明日报》社驻日本记者、新华通讯社东京分社记者、中国文化部副部长、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中文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等职。刘德友从1950年代开始长期从事翻译工作和日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语文方面的研究,曾担任过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日语翻译。这次展出的169张照片从一个侧面记录了近60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和日本的友好人士、文化界人士、政治家、友好团体等交流,是记录日中友好发展的历程的珍贵史料。 开会伊始,刘德有先生以《记忆中的毛主席和周总理——翻译中的轶事》为题做了一个半小时的讲演。讲演中刘德有先生不时地模仿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说话口音,惟妙惟肖的神态,引起场内阵阵笑声,气氛非常愉快友好。为了让在场的日本友人更容易理解,刘德有先生还特意为讲演内容准备了很多字条,反映了他在长期工作中养成的好习惯。 当天到会者有200多人,其中不少是日本友人。其中有刘德有先生当年在大连做老师时的学生,松井浩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说:“我大概是13岁左右的时候在大连上学,那个时候就是刘德有老师教我,这么多年过去了,刘老师当初对我的教诲依然记忆犹新。”另外一位田宫文平先生指着一张照片兴奋地跟记者说:“看到了吗?那个是我。好多年前的照片了,那个时候真年轻,好怀念啊。” 这次照片展展示了近60年来中日友好交流的发展过程。最后,刘德有先生致谢辞:“今天出展的都是一批老照片,它们或许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战后中日关系的历程,同时我觉得似乎也可以反映我曾经走过的道路。我深切地感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中日关系中,民间交流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进入21世纪后中日关系的关键词应该是友好、合作、和平、发展,这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和今后的目标。”

相关文章:

回看伪满洲国之建立一二事。  (2010-10-12 11:54:3)

普通语言志愿者  (2010-10-12 11:54:3)

李白来沪设立的中共秘密电台  (2010-10-12 11:39:19)

中德关系  (2010-10-12 11:36:56)

《我的日语人生》之一二。  (2010-10-12 10:32:35)

李四平人生大转变。  (2010-10-12 10:7:14)

最本角色---蒋雯  (2010-10-12 9:42:35)

《大劫难》之说  (2010-10-11 21:22:10)

名作郁达夫  (2010-10-11 20:54:18)

钓鱼岛的事实  (2010-10-11 17:25:19)

单身翻译的生活  (2010-10-11 16:58:0)

硬玉,软语为日语命名。  (2010-10-11 15:57:38)

日语翻译导游的职业人生!  (2010-10-11 15:32:25)

从温柏林闪电行看中德关系  (2010-10-8 16:41:13)

小语种翻译和开办小语种翻译的学校数量2  (2010-9-28 14:40:30)

发布:wuwenying2010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