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劫难》之说
《大劫难》剧情简介 三一年,东北的庄稼还没收完呢,日本人翻脸了;秋天里还客客气气的日本“商人”川岛,转过身儿的功夫就谁也不认了。连相处了十好几年的朋友、小子爹都被他给吓着了。从此,本该安宁的西台屯充满了腥风血雨…… 说来小子爹也不是凡人,也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大户人家;方圆百里都是他家的土地。虽然没有儿子延续家业,可老来得女也是高兴不已,取名小子,并把她当成个男孩儿养。长工的儿子春阳,就是雇来专门陪她玩儿的。春节快到了,小子的二姑、村里有名的浪不丢儿二姑娘提前就张罗开了,没想到,川岛又派人来她家缴粮了…… 这一回日本人打着收粮的幌子,实则是为日本开拓团扫清障碍而来,他们血洗了西台屯,逼迫小子爹当汉奸。大批的日本人就这么住进了村子,开拓团就这么大模大样地圈走了中国人的土地。躲进山里的二姑娘发誓,这辈子啥都不干了,非把日本人整走不可…… 《大劫难》实际上相当主旋律,但看完全片,它从某种程度又是在挖主旋律电影的墙角。它完全反掉了主旋律的某些陈腐设定,它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部能够真实描绘抗日战争老百姓真实状态的电影。在影片中,片中国人不再是非彼即彼二元论的木偶,他们的卑微、狡猾,单纯而又懦弱在片中都得到了细致的体验,小子爹对于日本人阳奉阴违的态度是当时普通中国人对于日本人既恨又怕又无可奈何心态的缩影。片中的角色不再只是意识形态的大棒,他们都回到了“人”这一起点,以往电影中被高度丑化的日语翻译,在这部电影里得以平反,在这里他不是简单的汉奸帮凶,他是一个常人,翻译是他的职业,他靠它糊口,他总是堆着笑脸,点头哈腰,在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村民说些好话,但在涉及到他未婚妻二姑娘性命的时候,又血性十足,领头干净利索地干掉了来村收粮的日本人。连在以往电影中面目最不清晰的伪军,在这部电影里也有了人味,他们协助日本人来收粮,但当村子里的中国人被杀时,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将枪口对准了之间还毕恭毕敬的日本主子。 影片将普通人与日本人之间关系的描述是相当精到的。这影片中有这么一段,鬼子进村要收粮,日语翻译受命骑着自行车在村里喊话,他一边装腔作势有板有眼地宣讲着日本军的命令,又间或笑嘻嘻地与村子里的邻居打着招呼,有些村民木然从他身边走过,有些村民则嫌他啰嗦,还有一个又硬要拉他到家里喝酒去。这是个奇妙的场景,它那么真实,荒诞,骨子又散发着丝丝恐怖的气息。 在所有这些角色中,最出彩的还是影片的主角二姑娘,她堪称中国银幕上最剽悍的女人,她的风骚浪荡,她的忠贞,她的烈性,她的愚昧,每一个侧面都鲜活立体。从某种程度来说,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秋菊打官司》和《野蛮女友》,她是整部电影戏剧冲突的发动机:她将她的未婚夫驯服得服服贴贴,所以她也想当然地将这种雌威洒向日本人,她勇敢得如此愚蠢,她颐指气使地想和日本人争个长短,最终换来的只能是血腥。 这也是这部电影真正的残酷之处,这种残酷不只来源于日本人的残忍,更来源二姑娘等人对于战争残酷性的不自知,她的挑衅给了日本人一个完美的借口,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二姑娘与日本人互相配合害死了全村人,或者说二姑娘加速了全村人的死亡。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深刻之处,它既有传统主旋律将日本人极尽妖魔化的传统,但从另一方面,它对中国人自己也举起了它解剖的手术刀。
名作郁达夫 (2010-10-11 20:54:18)
钓鱼岛的事实 (2010-10-11 17:25:19)
单身翻译的生活 (2010-10-11 16:58:0)
硬玉,软语为日语命名。 (2010-10-11 15:57:38)
日语翻译导游的职业人生! (2010-10-11 15:32:25)
从温柏林闪电行看中德关系 (2010-10-8 16:41:13)
小语种翻译和开办小语种翻译的学校数量2 (2010-9-28 14:40:30)
淘日本跨越日语翻译问题向前进 (2010-9-27 14:36:49)
《蟹工船》的流行反映日本新贫困问题 (2010-9-24 11:28:30)
梁启超翻译的策略 (2010-8-31 9:58:13)
西方翻译语言对中日本土语言的冲击 (2010-8-30 15:32:28)
小白菜志愿者的管理和种种故事 (2010-8-30 11:45:0)
海外务工归国人员具有一定外语翻译能力 (2010-8-20 16:28:29)
日本学校寻找翻译志愿者帮助语言不通的华人学生 (2010-8-20 16:25:51)
跨国婚介两头骗,女子能翻译得知真相 (2010-8-20 16: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