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语翻译成为宁夏地区的人才培养重点
在日前闭幕的2010中阿人才合作交流研讨会上,与会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部长级官员、专家学者达成一项共识:不能停留在合作培养兼晓中文、阿文的语言人才层次上,学贯“中阿”的高层次人才显得非常缺乏,亟待加强。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阿人才培训合作进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学习阿拉伯语,并以阿语翻译为职业,成为中阿经贸的“润滑剂”。
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已有公立、私立阿语学校14所,4000余名阿语翻译人才陆续走向中阿交往的舞台,还有2400余名学生在校学习。过去的20年,无疑是宁夏历史上培养阿拉伯语人才最多的时期。
这4000多粒“种子”成就了宁夏人力资源的一大品牌——阿语翻译。仅宁夏吴忠市就有3000多人常年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小商品之都”浙江义乌从事阿语翻译工作。
然而,参加2010中阿人才合作交流研讨会的官员、学者大都认为,中阿往来不断深化,双方更应培养更多通晓中阿经贸、法律、文化等的高层次人才。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透露,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近年来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尤其是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后,双方贸易额从2004年的364亿美元攀升至2009年的1074亿美元,相互直接投资累计从11亿美元增加到55亿美元,工程承包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从135亿美元提高到700亿美元。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各领域的合作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王晓初呼吁,双方应当加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叙利亚作家协会前主席阿里·欧格莱·阿尔桑博士说,中阿双方能够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化合作,因为“双方面临着人口增长和市场发展的需求”,中阿应当进行科学和全面的统计,以此为双方在人力资源领域深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础。
阿尔桑认为,今后中阿双方可以深化人才培养合作的领域包括:铁路建设方面;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业领域;文化产业方面;防沙治沙等生态环境领域。
而在中阿交往所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校长周烈教授等学者建议,一是建立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定期培训机制,二是应当促进中阿双方高等院校的合作。
作为中阿人才培养合作的一项阶段性成果,宁夏大学与埃及、苏丹的两所大学签约,在未来的5年时间内,互相帮助设立阿拉伯文化中心和中国文化中心。两所大学还将与宁夏大学互派留学生和教师,并就共同关心的领域展开学术合作和探讨。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句出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名言几乎成为每位与会者表达中阿深化人才培养合作意愿的开场白。正如与会学者反复研讨的那样,中阿深化交往需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也将推动高层次人才培养走向深入。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把与阿拉伯地区的经贸合作作为战略重点,大力培养与阿拉伯地区开展经贸往来的人才。上世纪80年代宁夏办起了两所阿语学校,目前全国从事对穆斯林国家经贸活动的阿语人才主要由宁夏供给,仅浙江义乌就有3000多阿语人才为中阿经贸活动提供服务。由于宁夏每年培训出的阿语翻译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不少中东客商甚至拿出万元高薪来宁夏聘请高水平阿语翻译。为规范阿拉伯语翻译行业,宁夏还从今年9月开始设立了阿语商贸服务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所有在区内外从事阿语商贸活动的阿语人才均可参加考核。
今年17岁的柯玉荣从小便在家附近的清真寺接受阿语经堂教育,能够与阿拉伯人做简单的对话。然而,要实现他的“阿语翻译”梦想,却稍显不足。
2009年,家住宁夏海原县的柯玉荣只身来到同心,就读于宁夏同心阿拉伯语学校,专业学习阿语。
“我家附近好几个人在这里学了阿语,然后去义乌和广州当翻译,听说收入很好,我学完之后也想去那边当翻译,挣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柯玉荣告诉记者。
宁夏同心阿拉伯语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全日制阿拉伯语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5年3月。学校现设阿拉伯语、经贸阿拉伯语、旅游阿拉伯语3个专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宁夏南部贫困山区,回族学生占90%以上。
据这所学校的教务主任丁生伏介绍,近年来,同心阿语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均稳定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是到广州、义乌等地从事阿拉伯语翻译工作。学校也因为优质的办学特色吸引了不少来自新疆、河北、河南、湖南等外省区的学生。
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超过21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6%,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20%。
从古丝绸之路起,宁夏就开始了与阿拉伯地区的经贸交流,贸易、文化、人员往来十分频繁。改革开放以来,宁夏把与阿拉伯地区的经贸合作作为战略重点,大力培养与阿拉伯地区开展经贸往来的人才。
上世纪80年代宁夏办起了两所阿语学校,其中之一就是宁夏同心阿拉伯语学校,培养了大批阿语翻译,目前,全国从事对穆斯林国家经贸活动的阿语人才主要由宁夏供给,仅浙江义乌就有3000多阿语人才为中阿经贸活动提供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宁夏“阿语翻译”在东南沿海很受欢迎,月收入低的有二三千元,高的达上万元。由于宁夏每年培训出的阿语翻译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不少中东客商甚至拿出万元高薪来宁夏聘请高水平阿语翻译。
为规范阿拉伯语翻译行业,宁夏还从今年9月开始设立了阿语商贸服务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所有在区内外从事阿语商贸活动的阿语人才均可参加考核。
9月18日举行的首次考核吸引了36名阿语人才参加。据了解,此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优秀考生,将优先被宁夏驻浙江义乌、广州、福建石狮阿语翻译工作站录取。
如今,从宁夏走出去的阿语翻译活跃在国际贸易、商务代理、航运、海运、汽运、餐饮等各行各业,其中还有不少人从阿语翻译起步,逐渐积累资金,如今已成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来往于国际国内市场,开辟出独具特色的创业之路和发展空间。
阿语翻译成宁夏人才品牌 (2010-9-28 13:38:30)
中阿经贸论坛的志愿者,做翻译也做搬运 (2010-9-27 16:26:27)
做阿拉伯语翻译兼职,赚得也很多 (2010-9-1 9:6:14)
阿拉伯语翻译谈自己的丈夫 (2010-8-23 16:37:8)
卡扎菲让阿拉伯语同声传译员崩溃 (2010-8-23 15:53:37)
宁夏提升阿拉伯语翻译人才品牌,增加阿拉伯语翻译人才培训 (2010-8-23 15:47:57)
迪拜法律不完善,破产外国人没有翻译也判刑 (2010-8-23 15:20:46)
翻译讲述自己经历的战乱 (2010-8-23 14:57:24)
帮助比自己不幸的人被杀,翻译跪下祈祷逃过一死 (2010-8-13 9: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