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需要世界主义

[ 2010年9月30日 ]
Tags:  翻译  德语翻译  

        顾彬,这位在第一届世界汉学大会因为大胆批评中国当代文学而被广泛关注的德国波恩大学汉学家,在这次会上不但没有成为“众矢之的”,相反凭着对中国文学持久倾注生命的热情,赢得了与会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尊重。

        顾彬的观点一向不乏人们所认为的“偏激”,他之所以引起重视,不外乎他长达半个多世纪潜心的汉学研究基础,和对中国文学一直充满激情和热爱。他说他为此放弃了对一个西方人来说至为重要的神学。

        长期从事法语翻译的资深翻译家、诗人树才说,真正理解顾彬,除了他的汉学家、研究者和翻译家的身份外,一定要注意他的诗人角度——他虽然在用诗人的方式说话,但背后是几十年汉学深厚学养的支撑。

        在圆桌会议上,顾彬简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中国作家应该学习外语。他说,翻译是非常重要的,从哥德时代开始,德国许多作家同时也是翻译家;从辛亥革命开始,鲁迅、卞之琳等中国作家也是翻译家。但此后,中国作家就不再做翻译工作了。

        11月3日,在鲁迅博物馆,顾彬将自己“中国作家应该学习外语”的观点充分展开。在讲完自己对鲁迅的研究之后,他说,他为什么要求中国当代作家多学外语呢?因为,一个作家应该把自己的作品翻译成其他语言,同时也应该把其他国家的作品翻译成自己的母语。

        他说,德国诗人荷尔德林通过翻译古希腊的作品提高了自己的德文,不然我们今天不可能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顾彬估计鲁迅也是通过翻译德文才找到了他以后的道路。在分析过郭沫若、戴望舒、林语堂、张爱玲等作家后,他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中国当代作家最重要的问题是缺少世界主义。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