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翻译的荣耀-一枚国际会议的纪念章

[ 2010年9月30日 ]
Tags:  翻译  德语翻译  


  1965年夏天,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第一次国际性会议———社会主义国家第六次邮电部长会议在北京举行。当时13个社会主义国家全部派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地点是当时北京最高档的饭店———原北京饭店。当时在邮电部工作的徐老先生,是杭州大学外文系德语专业的首届毕业生,他作为德语翻译参加了这次会议。

  徐老先生在会议准备阶段就参与了会议资料的准备工作。当时,组织上对他们有严格规定:除了日常的会议翻译和游览介绍外,他们私下不能与外宾有接触。在饭店就餐时,对外宾基本没限制,而他们在饭店吃饭要凭粮票。

  徐老称,会议一开始,纪念章就发到了每一个与会者手中,而且还是进出会场都必须佩带的“出入证”。记者看到,这枚纪念章是铜铸造的,为邮票状,大约有2厘米高、1厘米宽,正面是红底金边,中间是金黄色天安门造型为主体,下方注明了会议名称和举办时间、地点,制作十分精致。

  40余年过去了,徐老先生摩挲着这枚纪念章,仿佛还在回味当年参加会议的那一份荣耀。

德语是什么语言?
德语(Deutsch)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下的一门语言。德语共同标准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德语是1亿多人使用的母语。它最初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卢森堡、意大利南提洛尔,比利时的一小部分地区,部分波兰地区和部分法国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内使用。另外,在德国的前殖民地内,例如纳米比亚拥有大量的说德语的人口,在东欧的一些国家中,仍有少量的说德语的少数民族。

    德语使用分布图。
德语(Deutsch)是德国、奥地利的官方语言,也是瑞士的4种官方语言之一(官方语还包括其他三种语言: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它属于印欧语系下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德语共同标准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德意志时代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圣经翻译。把德语当作母语的有1亿多人(总计约为1.1亿)。此外,中国的上海、北京、天津、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等国的德国移民区以及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等地也有少数人使用德语。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