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裔米勒的人生经历

[ 2010年9月29日 ]
Tags:  德国  

    在您浏览《德国裔米勒的人生经历》资讯前,为了让您的阅读体验更快乐,先给您讲个幽默的段子“从前,有个主人用藕来招待客人,他把藕梢切下来端出去请客人吃,却把好的那段藕留在厨房里。这事被客人发现了,便故意对主人说:“我常常读诗,曾经读到过这样的诗句:‘太华峰头玉并莲,开花十丈藕如船。’过去,我一直怀疑这诗句写得不真实,哪有像船那么长的藕呢?今天,我才相信了这诗句写得真。”主人问他:“为什么呢?” 客人说:“你看这藕,藕梢在这里,可是藕屁股那一段不是还在厨房里吗?”  ”

 

 顾钧:米勒1953年出生在罗马尼亚,却是德国裔,用德语写作,她经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有人认为她还生活在那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时代,她的文学世界依然充满了无家可归的迷茫和绝望。如何看待这一点?

  高兴:阅历的丰富,对于任何真正的创作者,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米勒就是一个例子。她经历过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如此经历肯定能让她获得一种对比的目光,有助于她的思考和创作,有助于她对人性和社会的理解和洞察。但就其创作而言,她的素材和主题还是比较鲜明的:那就是威权下的罗马尼亚生活。她常常在不经意中触及愚昧、麻木、腐败、残暴、孤独、死亡、落后、压抑等主题。这都是她熟悉的素材和熟悉的主题。我说过,书写这些素材和主题,已成为她特有的优势。

  顾彬:米勒敢于面对历史,很多人不敢面对,他们忘却记忆,认为让过去过去就好了,因为历史记忆会带来痛苦。但历史是无情的,你不去找它,它会来找你,也许不是现在,不是你20岁的时候,但你50岁、60岁的时候它会来找你。我有机会和一些年纪比较大的犹太人接触,我很愿意听他们讲述他们的苦难,因为可以了解我们自己的历史。二战以后,德国人不敢面对自己的历史,我们的父母也不敢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每天平静地过日子,但像我这样1945年以后出生的人逐渐发现不对。1968年学生运动中大家追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以前到底发生了什么?1968年以后德国人开始直面历史,现在德国最大的《法兰克福汇报》每周都会报道德国人对纳粹时代历史的最新研究成果。米勒起的是同样的作用,她告诉我们历史,她曾说“文学应该帮助人们克服历史带来的问题”。虽然罗马尼亚有自己的国情,但不少方面与前民主德国有相似的地方,而民主德国是现在新德国的一部分,通过她的作品我们可以间接地了解民主德国,了解我们的历史。这也是她的作品受到欢迎的原因。

  顾钧:一些有东欧背景的人能够在西欧获得巨大的成功,如康拉德、昆德拉,米勒是最近的一个例子,如何看待这一文学现象?

  高兴:首先,我想强调的是,有东欧背景的作家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在西欧获得成功的。东欧背景自然是一种优势,容易引人注目,容易被某些西方评论家看中并加以意识形态化,但创作实力和独特风格同样重要。就说昆德拉吧。他的成功的确有诸多艺术之外的因素,甚至还有点阴差阳错。比如“布拉格之春”,比如西方某些读者对他的误读。不少人甚至将他看做“出于义愤而写作的社会反抗作家”。这令他尴尬,使他不满。实际上,他在移居法国前,就已写出《可笑的爱》、《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雅克和他的主人》等重要作品,并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风格。移居法国后,又接连推出《笑忘录》、《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不朽》、《被背叛的遗嘱》等代表作品。尽管他的创作,尤其是后期创作,有着种种的毛病和缺陷,但光是这些作品就足以表明他作为优秀作家存在和成功的理由。卡达莱是另一个典型。他歌颂过恩维尔·霍查,是霍查的好友,可同时也写出了《亡军的将领》、《破碎的四月》和《梦幻宫殿》这样的小说杰作。因此,有评论家认为,光凭这几部小说,卡达莱就完全可以在世界文坛占有一席之地。我想米勒也是如此。说到底,作家最终还得用作品说话。

  顾彬:是的,对作家来说,重要的不是政治,而是艺术。作为作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要用自己的作品提高读者的语言能力。语言是内容,内容是语言,要使作品的每一个字都是优美的,都充满着历史的含义。米勒就是这样的作家。语言是文学唯一的对象,唯一的基础。我觉得从东欧到西欧去的作家有一个优势,就是他们能够接触到多种外语,外语有助于母语的提高,外语的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和母语进行比较,提高母语的表达能力。

 


刚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德国裔米勒的人生经历》的资讯,下来给大家讲2个笑话放松一下:


笑话1   一个暴发资本家在一家豪华的餐馆设宴招待亲朋,庆贺一本万利。有人传说他曾吃过人,不过看他衣冠楚楚的模样,却又很难相信。一个侍者送上酒菜单,请他点酒点莱。他把手一挥,说: “先给我拿客人名单来!” 话音刚落,餐厅里已空无一人。

 


笑话2
时间已到中午了,主人对客人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说:“真是抱歉!寒舍无鱼无肉,不敢款待先生!”客人明明看见那后院有群鸡鸭在啄食。于是,他向主人借菜刀,说要杀掉自己骑来的骏马做菜。 主人问他:“您如何回去呢?”客人答道:“你在鸡鸭中随便拣一只, 给我骑去就行了。”

 

相关文章: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