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德国柏林墙
在您浏览《感悟德国柏林墙》资讯前,为了让您的阅读体验更快乐,先给您讲个幽默的段子““你的朋友好像也不少吗?” “这要看什么时候。”
“怎么?” “看是他们需要我的时候,还是我需要他们的时候。” ”
我不是军事学专家,但看过以上的记述,即使是一个门外汉,对柏林墙当年的壁垒森严还是有了直观的了解。可是,即使面对这样“插翅难飞”的墙,也有人敢于攀爬逾越;更有甚者,有人不舍昼夜、坚持不懈地开挖通向西柏林的地下秘密通道。看来,当大地和天空不能再作为交通的便道时,哪怕是在地层深处,也有人在顽强地一寸一寸地行进着。1989年11月9日,这堵存在了28年的墙,还是被推倒了,成了废墟。
走到柏林墙中段时,太阳从厚厚的云层背后跳了出来,我收了伞。为了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一些被岁月风雨侵蚀而脱落的涂鸦,正进行着修补。我看见一个艺术家,站在脚手架上,在墙壁上涂抹油彩。我跟他打了个招呼,说我很喜欢他描绘的那块椭圆的黄颜色,像月亮。他非常兴奋地回答:它就是月亮!看来在一堵给人们带来深重苦难的墙上,人们最渴望表达的,还是安宁之光!
参观完柏林墙的那个夜晚,有场中国作家的作品朗诵会。给我们做翻译的,是爽朗明快的左菁女士,她的同声翻译水平很高。场下坐着的,有中国留学生,也有不少德国听众。朗诵会一结束,一位气质优雅的老者朝我走来,她手持一卷德国洪堡大学的毕业论文集,翻到其中的一页,笑着对我说:“这是我的学生戴妮翻译的你的小说。”我想起来了,多年以前,戴妮曾与我有过通信联系,她说要以我的小说创作作为毕业论文,还把在图书馆整理的一份我发表的作品目录寄给了我。只是她毕业后,嫁到美国去了,从此失去了联系。戴妮翻译的,是我早期发表在《北京文学》的一个短篇,而她的指导老师,就是眼前的这位中文名字为梅薏华的教授。梅女士翻译过许多中国作家的作品,按照左菁的说法:“老太太的德语翻译是最棒的。”在她心目中,梅薏华至今仍是德国汉学家里的翘楚。不过东西德统一后,来自东德的她,有如失去了“根”,同在其他领域不得真正施展才华的许多东德人一样,没有原西德的译者走红。个中缘由,不言自明。
柏林墙的16层防线,虽然已经一一攻克,荡然无存了,但事实上,在柏林墙倒塌的那个瞬间,在东西德人民拥抱欢呼的那个时刻,有一层看不见的防线,还是悄悄出现了。这隐藏在深处的柏林墙的第17层防线,像一条无形的鞭子,抽打着我的心。在那个夜晚,我对着满城璀璨的灯火,发出了一声叹息。我知道,这声叹息,在这个华丽世界,是多么多么的微弱。
刚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感悟德国柏林墙》的资讯,下来给大家讲2个笑话放松一下:
笑话1 公元前480年,斯巴达国王莱奥尼达斯(死于公元前480年)率领斯
巴达300名勇士在色摩比利山与波斯的军队进行最后的决战。波斯派了
一位使者来到斯巴达,想劝莱奥尼达斯放弃抵抗。“我们的士兵是那么的
多,我们的箭飞起来能遮蔽太阳。”使者夸口说。
“越多越好!”斯巴达国王答道:“到那时我们可以在荫凉处作战了。”
笑话2
罗马皇帝奥古斯特(公元前63一公元14年)下令把他的一个性情恶劣的年轻侍从赶出宫廷。年轻人苦苦哀求皇帝宽恕,并发誓悔过自新。可奥古斯特主意已定,仍劝他回家。
“我怎么回家去呢?我怎么向我父亲交待呢?”年轻人说。 跟你父亲说,你不喜欢我就得了。”皇帝给他出主意说。
来到德国马克思故居 (2010-9-29 13:56:24)
参加上海写作计划的外国作家 (2010-9-29 13:50:17)
李大钊帮助德语翻译专业学生 (2010-9-29 13:27:35)
厄齐尔被批评,德语带有严重的土耳其口音 (2010-9-29 13:22:41)
cocacola的翻译“可多可拉”和“可口可乐” (2010-9-29 13:0:15)
翻译版税制的流行 (2010-9-28 17:30:7)
手机即时翻译德语菜单 (2010-9-28 17:28:28)
陈连鼎老人苦学德语做翻译 (2010-9-28 17:11:55)
谁将裴多菲名作从德语翻译成中文? (2010-9-28 17:5:31)
海南旅游需要人才,有时缺乏德语翻译 (2010-9-28 16:57:6)
从德国来的大明宫德语翻译 (2010-9-28 16:46:42)
做兼职的德语翻译 (2010-9-28 16:44:9)
资深德语翻译讲述的德国人饮茶讲究 (2010-9-28 16:42:57)
女孩高烧之后不说母语,说流利德语 (2010-9-28 16:36:51)
季羡林的德语翻译历史 (2010-9-28 16: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