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帮助德语翻译专业学生

[ 2010年9月29日 ]
Tags:  德语翻译  翻译  

    在您浏览《李大钊帮助德语翻译专业学生》资讯前,为了让您的阅读体验更快乐,先给您讲个幽默的段子““你的朋友好像也不少吗?” “这要看什么时候。”

“怎么?” “看是他们需要我的时候,还是我需要他们的时候。” ”


 陈独秀将《新青年》搬到了北大,并请鲁讯、章士钊、胡适、钱玄同、李大钊等轮流主编。李大钊担任图书馆长后,发现图书存量太少,人员素质较低,他号召全体教职员工捐赠图书并加快书的流通速度,同时带领职员走访清华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倡议成立了北京图书馆协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李大钊从那里看到了希望,开始专题研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北大德语专业学生罗章龙,因为家庭贫困,需找人担保办理入学手续,听说李大钊乐于助人,就找到李大钊,李大钊不仅同意,还贴出告示,需要担保的贫困学生都可以找自己。李大钊在图书馆中专门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的专栏,他找来罗章龙等进步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著作,既解决了翻译问题,又用勤工俭学的办法解决了这些学生的生活之忧。张国焘、高君宇、邓中夏、刘仁静等一批进步学生不断集中于图书馆,听取李大钊的社会主义学说辅导。蔡元培得知这一情况,就请李大钊兼任了哲学课程。毛泽东经章士钊介绍,找到李大钊,一番交谈,李大钊对毛泽东非常欣赏,安排他当了图书管理员。毛泽东从李大钊那里听到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他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与北大进步学生结识,在李大钊的具体指导下,成为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熏陶的人。李大钊有感于社会风气之败坏,向蔡元培建议成立一个道德约束组织,于是在北大成立“进德会”,提倡与社会浊流作斗争。


 

刚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李大钊帮助德语翻译专业学生》的资讯,下来给大家讲2个笑话放松一下:


笑话1   公元前480年,斯巴达国王莱奥尼达斯(死于公元前480年)率领斯

巴达300名勇士在色摩比利山与波斯的军队进行最后的决战。波斯派了

一位使者来到斯巴达,想劝莱奥尼达斯放弃抵抗。“我们的士兵是那么的

多,我们的箭飞起来能遮蔽太阳。”使者夸口说。

“越多越好!”斯巴达国王答道:“到那时我们可以在荫凉处作战了。”

 

笑话2

 罗马皇帝奥古斯特(公元前63一公元14年)下令把他的一个性情恶劣的年轻侍从赶出宫廷。年轻人苦苦哀求皇帝宽恕,并发誓悔过自新。可奥古斯特主意已定,仍劝他回家。

“我怎么回家去呢?我怎么向我父亲交待呢?”年轻人说。 跟你父亲说,你不喜欢我就得了。”皇帝给他出主意说。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