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鼎老人苦学德语做翻译

[ 2010年9月28日 ]
Tags:  德语  德语翻译  

在您浏览《陈连鼎老人苦学做德语翻译》资讯前,为了让您的阅读体验更快乐,先给您讲个幽默的段子“贝因哈特晚年时极喜清静,多住在巴黎的一家高层公寓里,但崇拜者仍不断来访。某天,有位年事已高的崇拜者来看望贝因哈特。他好不容易爬上了高楼,气喘吁吁地来到贝因哈特的住所,等他稍稍恢复一点体力后问道:“夫人,您为什么要住得这么高?”“哦,亲爱的朋友,”贝因哈特乐滋滋地对他说,“这是我至今依然能使男人们的心砰然跳快的唯一办法。” ”

 


 他是一个1944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的大学生,会3门外语;他以鲁迅为榜样,严于律己,大年初一也不睡懒觉;他喜欢学习,能看书看上一整天;他慷慨无私,将侄子都当成儿女般培养……走过了92年的人生,昨日上午11点半,教书50余载的陈连鼎老人离开了人世。

  苦自学德语翻译说明书

  “一狠二狠自己狠。”这是陈连鼎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意思是,父母成就再高、再“狠”也没用。自己有了能力,才能不靠别人。

  昨日下午,科华街3号川大花园南苑,灵堂还在布置。儿孙用“一生勤劳传家风,终生简朴留典范”作为他的挽联。谈起父亲,小儿子陈德敏说:“就是个普通的老人。”1944年,武汉大学机械系毕业后,陈连鼎成为一个教书匠。泸州化工学院、成都工业学院,到四川大学,陈连鼎桃李满天下。

  早年从农村考到江安县中学,再到考上大学,陈连鼎一直抱着这样的信念。1956年,陈连鼎在原成都工业学院任力学教研室主任。国家以一万多美元的价格从捷克购买了一个力学实验设备,说明书是德语的,大家都束手无策。陈连鼎却顶着压力提出由他翻译。原来,在大学期间,他不仅学习了英语,还自学了德语。之后的十几年,陈连鼎又自学俄语。

  严生活规律从不睡懒觉

  陈家有个规矩:不论有没有事情,每天早上6点半一定要起床,即使大年初一也如此。陈连鼎认为,懒惰的人是无法成器的。

  1978年,陈连鼎从川大建筑环境学院退休后,每天大量的时间用于看书。8点半早饭、12点半中午饭、下午6点半晚饭。每天吃过早饭,看书看到吃午饭。睡了午觉,看书看到吃晚饭。他的生活很规律,是从小就养成的。陈德敏在绵阳当知青两年多,一年只回家一次,父亲照样6点半就叫他起床。“我说做活累,他不同意,顺手拿东西就敲过来了。”

  陈连鼎的书柜里,厚达10厘米的辞海有7本,因为读过私塾,陈连鼎也看文言文。家人把他当成“活字典”,请教他历史和文言文方面的问题,陈连鼎一般都能回答。儿孙们要看《红楼梦》,他顺手就能写出《红楼梦》中人物关系树形图,用于看书时的参考。他最小的孙子只有14岁,正准备开始看《红楼梦》。陈连鼎许诺身体好了,为孙子再画一张图,但诺言还没有实现,他就离开了。

  宽零花钱都用来帮助别人

  上世纪50年代,陈连鼎的月工资有103元,一家人日子却紧巴巴的。除了6个儿女、妻子、双亲,他还负担了侄子、侄女的生活费及学费。1951年,16岁的侄子常生禾父母去世,投靠了姑父陈连鼎。对于新来的“儿子”,全家一视同仁。陈德敏和哥哥姐姐叫常生禾为“二哥”。女儿陈德惠回忆,大哥和二哥年岁差不多,要一起升中学。由于家里条件不宽裕,父亲提出让亲生的大儿子先休学一段时间,让侄子先去读书。但侄子知道这件事后坚决不同意,一定要休学。实在没有办法,大哥和二哥便一同去学校争取补助,这才一起升了学。

  陈连鼎自己节约,对别人却很大方。老家江安的几个侄子侄女,全部靠他资助上了学。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甚至连茶叶也不沾,陈连鼎的日常几乎没有其他花销。最困难的时候,每个月老婆给他3块钱零花钱,他都省下来资助别人。最困难的时候,每个月老婆给他3块钱零花钱,他都省下来资助别人。同事家里吃不了饭,就叫子女帮忙送10斤粮票过去。

 


刚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陈连鼎老人苦学德语做翻译》的资讯,下来给大家讲2个笑话放松一下:


笑话1   宋国阳里地方有个叫华子的人,中年得了健忘病,家属向史官求卜,史官不给占卦;向巫人祈祷,巫人不给希望;向医生求治,医生不给治疗。鲁国有位儒生说:“这个病本来不是占卦所能去掉,祈祷所能消除,药物所能痊愈的。我试着变化他的思想,这样或许能痊愈吧。”于是,让华子睡在露天,病人就索要衣服;让华子挨饿,病人就索要饭菜;让华子住进幽暗的室内,病人就索要阳光。儒生高兴地对华子的儿子说:“你父亲的病可以治了。但是我的处方是秘密的,不能告诉别人。请让我单独与病人住七天。”儿子同意了。结果华子多年的健忘病一下子治好了。可是,华子成了明白人后,竟大为愤怒,说:“以前我得健忘病,空荡荡不知道天下事的有无。现在突然记得以往的事,数十年来的存亡、得失、哀乐、好坏,搅得我的心里好不烦躁。我担心将来的存亡、得失、哀乐、好坏还要扰乱我的心灵,那可贵的健忘病,哪怕只有很短的时间的健忘病,还能够再得到它吗?”


笑话2

      一个边远省份的读者给法国哲学家、作家伏尔泰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长信,表示仰慕之情。伏尔泰回了信,感谢他的深情厚意。从那以后,每隔10来天,此人就给伏尔泰写封信。伏尔泰回信越来越短,终于有一天,这位哲学家再也忍耐不住,回了一封仅一行字的信:“读者阁下,我已经死了。”不料几天后,回信又到,信封上写着:“谨呈在九泉之下的、伟大的伏尔泰先生。”伏尔泰赶忙回信:“望眼欲穿,请您快来。”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