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德语翻译历史
在您浏览《季羡林的德语翻译历史》资讯前,为了让您的阅读体验更快乐,先给您讲个幽默的段子“贝因哈特晚年时极喜清静,多住在巴黎的一家高层公寓里,但崇拜者仍不断来访。某天,有位年事已高的崇拜者来看望贝因哈特。他好不容易爬上了高楼,气喘吁吁地来到贝因哈特的住所,等他稍稍恢复一点体力后问道:“夫人,您为什么要住得这么高?”“哦,亲爱的朋友,”贝因哈特乐滋滋地对他说,“这是我至今依然能使男人们的心砰然跳快的唯一办法。” ”
拒绝北大校花的妹妹
蔡德贵说,季羡林当时已经为人夫,为人父。尽管那是一桩没有爱情的包办婚姻。当时,由于战争的阻隔,中国家里音信全无,季羡林告诉伊姆加德,“我中国还有一家子,我将回国探望,家中有意外,我将很快回来找你,如果没有,也许就不再回来。”
季羡林依依不舍地离开伊姆加德到了瑞士。在瑞士,季羡林用德语翻译出了《四书》,由此季羡林获得了可以购买三块金表的稿费,当时一块金表的价格是30两黄金。之后两人还通过几次信,但回国以后就断了音信。
回国后,传说季羡林在路上向一个小孩问路,那个小孩竟然就是季承。蔡德贵说,这是杜撰,季老亲口否认。季羡林在北大遇到了他称为“一生对不起的女人”。当时,一个叫马理的女孩深深爱上季羡林,托阴法鲁教授做媒,季羡林考虑到家庭的责任,婉言谢绝。马理是北大中文系教授马浴藻的二女儿,其姐马玨是当时的北大校花。后来,马理亲口跟季羡林说要嫁给他。在当时,他们只要在外租一个房间就可以结婚,法律也是允许的,但还是遭到了季羡林的拒绝。蔡德贵说,“晚年季羡林在口述中提到,对不起这个女孩,也有悔意,认为当时不能这样,还是害怕叔父的威严。”
而坊间关于季羡林与秘书李玉洁的传说,晚年季羡林也在口述中提到。“‘文革’期间,季羡林的孙子重病,他用自行车推着孙子去医院,他的学生、同事,看着他都冷漠以对,话都不说一句,季羡林感觉非常悲凉。这时,住在家对面的,当时是某印刷厂做排字工人的李玉洁不但跟他说了话,还帮忙将他的孙子推到医院。”
“文革”后,季羡林做了北大副校长,也许是那段时间的感悟,他排除很多困难,将李玉洁调到研究所做工作人员,最后成为他的私人秘书。
临终最关注的几个问题
蔡德贵告诉记者,季老去世的时候,他在美国。在最后的岁月,季老对他开始口述历史以来,集中谈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季老认为,弘扬国学,就是弘扬中国文化。在最后的日子,对中国文化,季老关注如下几点:
其一,提倡和谐。上世纪80年代末,季老80岁的时候,开始考虑天人合一的问题,提出了和谐在于天人和谐、人际和谐、内心和谐。
其二,弘扬国学,从娃娃抓起。季老说,过去我们小时候,在我出生之前,近代以前吧,念什么呢?《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四书”了,主要是《论语》、《孟子》。
其三,关于生死。季羡林说,从比较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很有意思,东方人跟西方人不一样。
其四,关于“士”。季羡林说,“我说这个中国的士,士可杀,不可辱,这个士啊,世界任何语言都翻译不了。士,不是学者Scholars。中国的知识分子,可以叫做士,单纯知识分子不能叫士。Scholars是读书人,但是必须加一个Chinese scholars,才相当于士。我们对士的要求,西方完全不懂。我们的击鼓骂曹,西方就是不理解,我多少懂一点,祢衡骂曹,祢衡这种人,西方不提倡。我就说,中国的士啊,是很值得研究的。”
其五,《儒藏》实在是非作不行。季羡林说,“《儒藏》实在是非作不行啦。要不然影响我们国家的面子。人家问,《佛藏》有了,《道藏》有了,为什么没有《儒藏》?人家一问,你回答不出来。不过这个课还得补,年轻人还得认识繁体字。我们的情况,不能不认识繁体字,必须改变。不管哪个系,一年级,没有这个,不能毕业。我觉得应该这样子。过去有个说法,我们的《四库全书》就是《儒藏》,这是不对的。不光儒学代替不了《儒藏》。当然,《四库全书》是了不起的东西,但《四库全书》不能叫《儒藏》。”
其六,“人生四要”。爱国、孝亲、尊师、重友,季先生叫它“人生四要”。爱国不用说了,孝亲也是,师是比我们长一辈的,友,比我们小一点的,爱国、孝亲、尊师、重友,人际关系囊括无余。近一两年来,季先生题写“人生四要”赠送友人达100多次。
刚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季羡林的德语翻译历史》的资讯,下来给大家讲2个笑话放松一下:
笑话1 普希金在成名之前,一次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家的舞会。他邀请一个年轻而漂亮的的贵族小姐跳舞,这位小姐傲慢地看了年轻的普希金一眼,冷淡地说:“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普希金没有生气,微笑地说:“对不起,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您正怀着孩子。”说完,他很有礼貌地鞠了一躬。
笑话2
二战期间,有一次,邱吉尔要赶到一个礼堂发表演讲。因是战时,一时找不到车,邱吉尔便叫了一辆出租车。到了礼堂门口,邱吉尔对司机讲:“你等我一下,半个小时后我就出来,再搭你的车回去。”谁知司机斩钉截铁地说到:“绝对不行,我还要回家收听邱吉尔的演讲广播呢!”邱吉尔一听非常激动,便多付了5英镑的车费,刚转身要走,就听见司机在后面叫他:“先生,回来。”邱吉尔问司机什么事,司机答到:“我考虑了一下,既然先生这么慷慨,我还是在这儿等你吧,管他妈的什么邱吉尔呢!”
德国的马克思故居情况 (2010-9-28 16:11:52)
语言翻译志愿者帮助场馆工作人员的沟通 (2010-9-28 15:58:11)
德国队驻地的德语翻译和保安 (2010-9-28 15:58:11)
翻译的兼职挣钱 (2010-9-28 15:54:50)
世合赛翻译志愿者提升外语能力 (2010-9-28 15:49:12)
德语翻译志愿者在世博会中成长 (2010-9-28 15:39:17)
德语翻译历程-琐闻杂事 (2010-9-28 15:36:9)
德语翻译历程-从卡夫卡到福克纳 (2010-9-28 15:33:34)
李文俊的德语翻译生涯 (2010-9-28 15:30:55)
赵广远开始做德文翻译 (2010-9-28 15:21:56)
赵广远开始做英语翻译 (2010-9-28 15:19:30)
赵广远努力学英语希望做英语翻译 (2010-9-28 15:15:41)
赵广远的人生故事-翻译人生的开始 (2010-9-28 15:5:57)
赵广远的人生故事-翻译人生的开始 (2010-9-28 15:5:57)
郑大世的德语水平高,随身德语翻译成摆设 (2010-9-28 1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