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翻译生涯

[ 2010年9月24日 ]
Tags:  翻译  翻译生涯  

  郁达夫收购德语文学著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翻译。仅1927年这一年,郁达夫就翻译了较多的德文作品:3月12日在上海译婆塞的诗《春天的离别》,发表于《洪水》半月刊第三卷第二十八期。9月11日,翻译德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诗人特奥多尔·施托姆(Theodor Storm,1819~1898)的短篇小说《马尔戴及她的钟》,12日译讫。当时施托姆以《茵梦湖》而闻名于中国的读书界,郁达夫为郭沫若译《茵梦湖》特地写作了《序引》,为之介绍。1927年,他还注意到一位叫凯勒曼(Bernhard Kellermann,1879~1951)的德语作家:2月28日,他在上海霞飞路俄国人开的书店买到凯勒曼的长篇小说《隧道》。3月8日则在江西路德国书铺买了他的恋爱小说《英厄贝格》“打算于年内把它翻译出来”。5月9日,他又在德国书店买到凯勒曼的《圣徒们》。 1928年10月20日,郁达夫发表他翻译的德国著名印象主义诗人戴迈尔(Richard Dehmel,1863~1920)的诗歌《我俩的黄昏》,诗后附《译后志》。11月20日,翻译发表另一位德国诗人法尔该(Gustav Falke,1853~1916)的诗歌《祷告》,后改题《祈祷》。同年,郁达夫应鲁迅之约,为《奔流》杂志译德国作家鲁道夫·林道(Rudolf Lindau,1829~1910)的中篇小说《幸福的摆》,译文两万三千多字,他十二天就译完了,虽然原打算“当于三日内译完它”。可谓快手!当然他后来也花了几天工夫作修改。《幸福的摆》分两期在《奔流》刊出。郁达夫在篇末译者附记里认为,“小说里有一种Kosmopolitisch的倾向,同时还有一种厌世的东洋色彩”,鲁迅认为这是“极确凿的”意见(见鲁迅:《奔流》校读后记)。当时郁达夫正在写作小说《迟桂花》,他说:“《迟桂花》的内容,写出来怕将与《幸福的摆》有点气味相通,我也想在这篇小说里写出一个病肺者的性格来。”随后,郁达夫又陆续翻译了四篇,都在《奔流》上发表。这些译作后来郁达夫结集为翻译集《小家之伍》。当时,良友书店的赵家璧拟出版《世界短篇小说大系》,请郁达夫担任北欧集的编选翻译,郭沫若任德国卷的编选。达夫译介北欧文学当与此有关。不过该短篇小说大系未能问世。1927年3月8日,他买到托马斯·曼的小说《先生与狗》,“打算年内把它翻译出来”。要知道,当时国内着手翻译托马斯·曼的作品的人可是微乎其微。 郁达夫喜欢的德语作家还包括自然主义戏剧家、小说家苏德曼(Hermann Sudermann,1857~1928)。1927年,他计划翻译苏德曼的小说《石中之石》,可惜后来也没有完成。1930年3月12日,他在日记里记着:“明天想读一本Sudermann的小说。”除苏德曼外,他计划翻译介绍的作家还包括瑞士的德语大家凯勒(Gottfried Keller,1819~1890)、德国浪漫派作家豪夫(Wilhelm Hauff,1802~1827)的童话《冷酷的心》、当代作家奥·马·格拉夫(Oskar Maria Graf1894~1967)的《大家都是俘虏》。不过郁达夫的这些酝酿在胸的翻译计划都未完成。 郁达夫的翻译计划甚至还包括一些今天就连德语文学专业的学生也闻所未闻的作家与作品:如德国十九世纪女作家马里特(Eugenie Marlitt 1825~1887)。1935年12月7日,达夫在日记里记载:“检点买来各书,并无损失,有一册英译Marlitt小说,名A Brave Woman,系原著名Die Zweite Frau之译本。此女作家在德国亦系当时中间分子,有空当把她的小说译一点出来。”在达夫发表于1923年的短篇小说《茑萝行》里,他讲到海涅同时代的德国薄命诗人、剧作家格拉贝(Christian Dietrich Grabbe 1801~1836)的不幸身世。在创作于1935年的散文《江南的冬景》里,他还记着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叫罗在格Peter Rosegger1843~1918的德国十九世纪的乡土诗人用“散步”所作的诗文。 在郁达夫留下来的书信中,我们可以读到购买德文著作的记载:如1934年6月12日,他致信赵家璧:“《雪勒全集》我已有,可以不要了。若是有《海涅全集》的德文补充本,倒很想买一部,因我所有者,只四本一部之选集也。” 除德语文学作品外,德文还成为郁达夫接近世界文学的工具。他阅读俄国作家普希金小说《凶女人》的德译本、哈姆孙、左拉的作品德文译本、安特列夫的德译剧本。他甚至计划根据德译本翻译但丁的爱情名篇《新生》

郁达夫通五门外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   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七岁入私塾。九岁便能赋诗。1908就读于富阳县立高等小学,1910年考入杭州府中学堂(与徐志摩同学),后又到嘉兴府中学堂和美国教会学堂之江大学预科等校学习。1919年夏在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毕业的郁达夫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浙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