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的外交翻译员

[ 2010年9月20日 ]


她现任外交部的外语专家、中国翻译协会外事翻译委员会主任。她曾经是北京外国语学院漂亮的女高才生,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到联合国成为了外交官。她先后担任了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的翻译,参加了中美建交谈判,还参与了“中美建交公报”和“中美8.19公报”的起草。

  有“江南美女”之称的北外高才生初入外交部

  1940年,施燕华出生于一户普通百姓之家,九个兄弟姐妹的大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施燕华从小便漂亮聪颖。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还是娉婷少女的施燕华便已牢牢记住了父亲教于她的做人准则:“我的父亲从小就和我说,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和刻苦。无论处于何种人生境遇,始终不能忘记为人的准则和底线。无论人生之路有几多险阻曲折,一定不能忘记刻苦与勤奋。可以说这些儿时的教诲对我的启发相当大,以至于在我今后人生路上,求学、从业,包括后来的家庭经营,这些人生信条都一直在我脑海中,像灯塔般给予光明指引。也因为那个时候家里孩子多,环境并不是太好,所以父母亲一直希望我能有一技之长,他们认为,人本身有所长,至少生活不会变得困难。而当年就是他们那样朴实单纯的想法成为我最初报考外国语学院成为一名翻译官的原初动力。”

  从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班毕业后,在当时有“江南美女”之称的施燕华被正式分配到外交部教育司翻译处当英文翻译,也正是从那时起,命运女神为施燕华的人生正式开启了一扇绚烂的大门。

  “给国家领导人当翻译,需要一种异于常人的承受能力”

  从进入外交部参加工作起,施燕华不断实现着自我的突破和蜕变。从最初那个一张口翻译就紧张的小姑娘到外交部首屈一指的英文翻译,她先后担任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邓颖超等领导人的翻译,还多次陪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她不但参与了尼克松、基辛格、福特、里根、卡特等美国政要的接待工作,还参与了“中美建交公报”和“中美8.19公报”的起草。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两次采访邓小平,施燕华担当了这两次谈话的英文翻译。40余载的外交生涯,施燕华经历了四代领导人的不同时期和诸多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接触了无数世界级人士的施燕华为我国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个人魅力所深深吸引。

  “我认为有两种领导,一种靠魅力,一种靠权力。有的领导地位高,有权力,他说的话别人必须听;还有一些领导却有领导魅力,他说的话别人爱听,而且能够接受。我觉得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属于这后面的一种领导。我记得有这样的一个星期六,周总理要会见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的夫人。领导让我去,这是我第一次给周总理当翻译。我一直认为给国家领导人当翻译需要一种异于常人的承受能力。不过幸好,那次并不是一次政治会谈,分量相对轻点。但对于第一次的我来说还是非常紧张。那种恐惧的心理就像是一个演员第一次上台的感觉。还好我事先准备比较充分,加上题目也不是太敏感、太难,所以我在翻译过程中比较顺利。”

  世博会,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你我他领略世界

  2003年12月12日,在国展局第134次全体大会上,施燕华的丈夫吴建民没有任何争议地当选为新一任国展局主席。而在上海申博期间,吴建民也积极与国展局各成员国代表进行广泛接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沟通工作,与各国代表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可以说,吴建民与施燕华夫妇为本次上海申博的成功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说起这段经历,施燕华表示:“那么多年外交官的职业生涯让我非常清晰地认识到一点,那就是‘走出去’和‘引进来’对我们是多么重要。这也是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的重大意义。我记得曾经陪同邓小平同志拜访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你别看新加坡国家不大,但是李光耀总理还是把这个国家治理得很好。大家在用餐的时候非常随性地谈话,小平同志问李光耀,问他觉得什么问题最难解决?李光耀当场就说,是人的问题,是人的素质的问题。从这点可以看出,地球就像个大家庭,虽然每家人家各有各的不同,但我们可以从彼此中取其精华,舍其糟粕,好的坏的,其实都是经验。因此,了解别人,对我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尼克松访华时曾到长城参观游览。当时安排了很多穿得很漂亮的小孩、大人在长城上玩。从长城走下来时,总理对尼克松说:“你别信他们,这些人都是安排的。这样做是不对的。”后来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里讲了这件事。他说:“一个领导人,能够这么跟我说话,说明他是很有信心的。”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