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前辈的故事,投笔从戎的大学生

[ 2010年9月14日 ]
Tags:  翻译  


    讲故事相互纠正“土英语”

    “我还认识一位‘五千译员’,他叫程君礼……”曹越华回忆起了他已故校友程君礼。得知陈纳德将军领导的美国第十四航空大队需要大量译员时,程君礼投笔从戎,到昆明西郊的昆华农校参加了译员训练班学习。

    据了解,当时译训班采取的是轮训制,每期有上百人,实行“双语教学”。学员们住在一栋具有典型云南民族特色建筑的大屋顶房子里,睡双人床,每人发了两套卡其布的军便装和一顶军帽。授课者有西南联大的教授,也有美国的“外教”。上午学习,下午军训。

    教学是典型的美式强化训练方式,着重是口语练习。当时,学员们来自全国各地,发音不免带有各地的“风味”,比如“湖南英语”、“浙江英语”、“重庆英语”……为了纠正这些“土英语”,外教们特别设了一堂课,就是让大家轮流上台去讲家乡的故事,然后互相纠正,挑出错误的口音。


 健在译员如今所剩无几

    曹越华说,他和校友程君礼关系很好,他们当时的女友,后来的妻子还是亲姐妹。在昆明时,四个人常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研讨抗战前途。“五千译员如今健在的,应该所剩无几。”曹越华说,当时这批“五千译员”,大都是怀着报国之志的大学生。随着时光的逝去,数量已越来越少。

    幕后故事

    陈纳德曾送程君礼签名照

    1942年底,程君礼所在译训班的学习提前结束了。学员们一批分配到空军部队给美国盟军“飞虎队”担任译员,一批去招待所负责对美军人员的接待工作。程君礼被分配到昆明巫家坝飞机场美军招待所担任所长,主要任务是接待“飞虎队”,而陈纳德将军的公馆就紧靠美军招待所。

    有一天,陈纳德将军执行任务回来路过招待所门前,看见程君礼喊到:“Mr Cheng,今天我要送你一件礼物,感谢你们后勤服务所付出的辛勤工作,保证着我们有旺盛精力投入了高空的战斗!”接着,他拿出一张12英寸的照片,这是身着威武的少将军服的近照。陈纳德翻过照片,流利地写下了“Victory is always with us(胜利同我们常在)”,签上大名后送给了程君礼。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