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如何去拿诺贝尔文学奖

[ 2010年9月8日 ]
Tags:  翻译  文学翻译  

      前两天,京城举办了一个研讨会,探索的是中国文学图书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问题。与会的作家和出版商老调重弹,几乎是众口一词,将中国文学之所以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缘由,直接归咎在翻译身上,那意思好像在说,我们写出的作品绝对是国际一流,无奈翻译却是三流甚至末流,你让我们怎么产生影响?怎么去拿诺贝尔文学奖?
        众所周知,因为汉字的独立性和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其在翻译成外文的过程中,的确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尤其是文学翻译,仅靠通晓两种语言或数种语言是远远不够的。文学作品所容纳的东西是巨大的,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语言(乃至方言)等等,可谓牵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杰出的翻译,肯定应该是学贯中西的通才。然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翻译队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很多人都是“瘸腿儿”,即通晓些外文的,在汉文化上却是二把刀,懂点儿国学的,又对外国风习和历史文化背景不甚了了,译起来自然也就免不了南辕北辙,笑话百出。那么有人说,可以请外国的汉学家来翻译么!这倒是个好主意。不过,汉语远还没有像我们盲目乐观的那样,离世界语言只有一步之遥。像点儿样的汉学家就那么几位,即便把他们活活累死,一年又能译几部?
  于是,又想起德国汉学家顾彬的“中国当代文学垃圾说”。我想,顾彬对中国作家也许并无恶意,对于中国一年上千部长篇小说的出版速度,顾彬可能真的感到头痛了,或者说害怕了。想想吧,如此的海量,莫说翻译,就是挑挑拣拣,也能把人累得口吐白沫儿。回过头来,我们不谈翻译,也不谈国际影响,只说我们每年出的这千余部长篇,能给国内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谁又能脱口说出那么一两部来?因此,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活儿不行别总是赖家伙,动辄把责任全都推在翻译身上,不公允也不厚道,就连烂泥糊不上墙的中国男足,也从没这样为自己开脱过。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