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所经历的人生困苦
1967年的冬天,是宋蜀碧一生中度过的最寒冷的日子。
有一天,徐舜寿轻声地对妻子说,“要是我不在了,你会好好地活下去吗?”妻子泪流满面,轻轻地点了点头。几天后,宋蜀碧去给他送粥,他对妻子说,看见窗外一个孩子在地里掰苞米,他想到了小三儿,心里很难受。妻子对他说:小三儿不会去掰苞米,我会照顾好他的。又过了一天,他又对她说:他们说要给我换一个地方,大概是监狱。妻子立即宽慰他说:“不要紧,就算真给你换一个地方,我也会和你一起去的!”
小儿子徐源当时才10岁。有一天对妈妈说:“我快点长到18岁就好了!”“为什么呢?”“18岁就可以当钳工了!”“可是你得念书啊!”“不,我到18岁当钳工,你就不用养活我了,你的负担就轻了。”宋蜀碧听了心如刀割,她才10岁的儿子已在艰难地思考自己将来的出路。
紧接着,宋蜀碧过了8个月逃亡的日子,孩子们被不停地辗转寄居在亲戚家。为了把孩子们培养成人,为了丈夫的遗愿,遇有冤狱当然要逃生!但她最终还是被“捉拿归案”。1968年8月1日,她开始了9年被专政的生活,打扫猪圈,掏粪坑,后又被定为“现行反革命分子”。
一天,来豆腐房劳动的一个后勤处的人对她说,器材处仓库里有一箱子书,全是外文的,大概是徐舜寿的技术书,你去拿走吧。她急忙跑到器材处仓库去,地上有一个不大的木箱,一看,里面果然全是他们夫妻的书。有狄更斯选集,有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有司各特的小说,有《莎士比亚全集》和徐舜寿托朋友从国外买回的《托尔斯泰传》原著等等。这些书失而复得,使她喜出望外,也令她百感交集。
夜里,在狭窄的小厨房里,她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那些书。然后,将这些世界名著讲给孩子们听,三个孩子都听得聚精会神。
是1976年那个十月的到来,才让宋蜀碧拨开云雾又回到了阳光下。1977年的冬天,最是她扬眉吐气的日子。劫后余生,喜泣文光射斗牛。她的两个儿子在恢复全国高考时同时考上了大学。1979年,宋蜀碧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工作。同时,在相隔30多年后,她又着手继续补译《托尔斯泰传》。1943年初,在重庆,徐迟应友人之约翻译了英国人艾默尔·莫德著的《托尔斯泰传》(上下两卷)其中的一部分,1947年交给刚大学毕业的宋蜀碧继续翻译。但第二年她补译完第一卷后,出版部门被国民党查封,译稿下落不明。所幸很久后失而复得。1953年徐舜寿委托朋友辗转买到两卷合订本,她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译完第二卷。可是出版社还是以“不宜出版”为理由退回。稿子退到徐迟那里,“文革”中,被徐迟的夫人巧妙地藏在碗柜里,才躲过劫难。历经坎坷后,译著终于在2001年5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与托尔斯泰其它的传记不同,这部传记的原作者是精通俄文并熟悉俄国生活与托尔斯泰思想的、托尔斯泰本人的好朋友。他和夫人用英语译出了几乎全部托尔斯泰著作,他翻译的作品都给托尔斯泰看过,包括这部传记的最初版本。经历了十年浩劫,再来翻译这部传记,宋蜀碧觉得比起当年刚离开大学不久,对人生、对世事、对托尔斯泰所处的时代和他的思想,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了更多的领悟和感受。同时,她还与小儿子徐源合译了一本美国出版的《数学大师》,译书曾一版再版。在世界史所工作了近十年之后,她于1987年离休。这之间她参加了《美国社会思想史》、《我的中国》等大量著作的翻译工作。
矮小翻译的别样人生 (2010-9-1 11:36:56)
常被媒体引用的《中国道》的问题 (2010-9-1 11:19:52)
沈理源的建筑故事,建筑银行,翻译建筑史 (2010-9-1 11:18:19)
翻译讲述的华人在海外故事 (2010-9-1 11:1:46)
第一部中英文字典的翻译 (2010-9-1 10:59:51)
罗马尼亚的翻译讲述的故事 (2010-9-1 10:54:55)
诗人谈诗歌翻译 (2010-9-1 10:49:9)
大铜板文字经翻译,原来是巴拿马博览会金牌 (2010-9-1 10:45:5)
排名翻译出现问题引争议 (2010-9-1 10:27:5)
义乌预警平台防范危机 (2010-9-1 10:25:44)
章太炎演讲方言重,学生做翻译 (2010-9-1 10:15:33)
中日韩进一步完善翻译和向导标示服务,提升旅游 (2010-9-1 10:4:35)
全家上阵拍摄翻译制成《走近西班牙》一书 (2010-9-1 10:3:10)
从英文翻译到网络作家 (2010-9-1 10:0:32)
国门大厦开店请越南人做翻译 (2010-9-1 9: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