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的翻译生活
这些天,刚结束了暑假学期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大二学生熊伟,一头扎进耶鲁大学公开课《基础物理》,忙着把它译成中文。在VeryCD网上,这门课程的网友发帖上周就已叠到第279楼,许多人催促“赶快来点新的”。当国外名校把课程视频送上网,在国内,不少拥有专业背景的理工科网友做起了翻译义工,他们低调地自称为“翻翻”,但受惠的网友们高调地夸赞他们:这个时代“文青”落伍了,“现在是科学青年攻占时间!”“抢到5分钟就很开心”今年3月,熊伟加入一个字幕组做翻译义工,因为他迷上了《生活大爆炸》。这部美剧围绕加州理工学院一群智商超过170的科学宅男展开故事,这帮人过日子常拿科学术语做调味品,嘴里不时蹦出“薛定谔的猫”、“宇宙大爆炸”之类,与熊伟的生活有几分相似。参加字幕组之后,熊伟发现在这里谋个活干可不容易。字幕组虽由翻译义工自发组成,内部分工却蛮严密:一部剧设一个总监,一般是元老级的“翻翻”;当总监拿到新一集的片源,会在群里“吼”一声:招人啦!翻译、听译、校对、“轴人”、“后期”,大家纷纷应征。原剧有字幕就翻译,没字幕就听译,然后校对,最后“轴人”负责将译好的字幕文稿与画面一一对应,“后期”做新字幕贴上画面,再打上字幕组名称和工作人员的名字。《生活大爆炸》等热门剧,报名要做“翻翻”的人很多,总监只好把一集20分钟拆分成四五段,每人最多给五六分钟。为了确保质量,热门剧的翻译往往是常驻成员,他们彼此熟悉,语言风格比较能相互靠拢。菜鸟翻译只能跟总监预约,争当替补。今年“五一”,趁着组里不少“大翻翻”休假,熊伟终于抢到了《生活大爆炸》第三季第19集里5分钟的翻译活儿,他说:“能抢到5分钟就很开心了!”
公开课介绍:
耶鲁、麻省理工、哈佛和加大伯克利分校,都是网上公开课的头筹,原因不外乎著名的学府、出色的教授。其中耶鲁大学口碑最佳,皆因其录像制作精良,令观者感觉犹如置身课堂。我所上的心理学介绍属耶鲁热门课,不仅因为很多人对心理学极为好奇,更因为主讲教授保罗·布隆姆(Paul Bloom)讲课风格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听来毫不费力,甚至颇有娱乐性。哈佛的《道德推理:公正》、加大伯克利分校83岁老太太的《人体解剖总论》、麻省的《微分方程》和《线性代数》,以及斯坦福的《现代理论物理:爱因斯坦》等,都位列目前网上的十大热门课程。 如果大学的使命是通过研究创造知识,通过教学传播知识,那么以互联网为载体,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向更广泛的人群撒播知识,应该是大学的终极使命了。值得留意的是,在网络高等教育中开先河的,都是著名的私立大学。也就是说,在这些大学里就读的大多数佼佼者们,都必须付出高昂的学费;而这些宝贵的网络资源,也不是得来的。耶鲁的每门网络公开课,都需要三到四万美金的制作费,这些钱大多来自休利特(Hewlett)基金。虽然公开课的目的并不是“复制耶鲁教育”,也就是说尽管资源丰富,但耶鲁公开课程始终以“质量保证”作为准则,所有公开课程几乎都是本就在耶鲁校园广受欢迎的“好课”,教授也几乎都是在本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这个秋季,耶鲁的网络公开课将增扩至36门,正是耶鲁四年前创建网络公开课时的预定目标。
由索文北京翻译公司与深圳翻译公司和广州翻译公司以及上海翻译的职员编辑
荷兰人带养女来中国寻找亲生父母 (2010-8-23 17:4:46)
荷兰人的翻译能力让人惊讶,远胜周边国家 (2010-8-23 16:53:52)
没有翻译能力的跨国情侣终成眷属 (2010-8-23 16:42:20)
阿拉伯语翻译谈自己的丈夫 (2010-8-23 16:37:8)
病历成外星语,无人能识别翻译 (2010-8-23 16:29:17)
小语种翻译详解 (2010-8-23 16:27:19)
翻译志愿者帮助各国来沪人士 (2010-8-23 16:10:32)
卡扎菲让阿拉伯语同声传译员崩溃 (2010-8-23 15:53:37)
宁夏提升阿拉伯语翻译人才品牌,增加阿拉伯语翻译人才培训 (2010-8-23 15:47:57)
迪拜法律不完善,破产外国人没有翻译也判刑 (2010-8-23 15:20:46)
翻译讲述自己经历的战乱 (2010-8-23 14:57:24)
《追寻逝去的时光》的翻译 (2010-8-23 14:35:44)
翻译讲述与德国纳粹首脑的谈判 (2010-8-23 14:33:46)
文言文翻译,古文引用务求通达 (2010-8-23 14:21:53)
独联体去俄语化,民众俄语翻译能力下降 (2010-8-21 18: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