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让阿拉伯语同声传译员崩溃

[ 2010年8月23日 ]

    一些为卡扎菲做过同声传译的翻译对当天在现场失态恼怒的译员表示了同情。“他(卡扎菲)不是一位能让别人理解他说话的人,”联合国一名阿拉伯语同传颇有同感地说,“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讲话逻辑不通,更是因为他讲话的方式十分怪异,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把他的话翻译得易于理解。”在当天将近100分钟的演讲中,卡扎菲惊人言论不断。他先是斥责美国前总统布什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为“大屠杀制造者”,接着称“甲型H1N1流感是某个国家为了军事目的而释放的细菌武器”,并要求彻查遇刺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和民权运动先驱马丁-路德金的死因,他甚至还替塔利班“维权”,称应该维护塔利班建立“伊斯兰酋长国”的权利。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联合国同传还称,卡扎菲讲话习惯于不断重复。“当然,这一点有时很好,如果第一遍我不明白他在说什么,但重复好几次之后,我就能够理解了。”“有时候,他喜欢喃喃自语,总是自己对自己说话。不过,哪怕是只翻译了10分钟的卡扎菲讲话,你也能获得许多年假,”另一名联合国同传说。“狂人”时隔一天心情大好 事实上,不仅当天的同传对卡扎菲感到头疼,卡扎菲的“老部下”、利比亚前外长、本届联大会议主席阿里-图里基也对卡扎菲那天的言行连连摇头。当天,图里基就坐在演讲台的后上方,他近距离地目睹了卡扎菲的一系列狂放举动,尤其是当看到他试图撕毁《联合国宪章》时,图里基更是感觉颜面尽失,连忙用手挡住脸。在联大会议上发表完“长篇大论”后,卡扎菲并未出席第二天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峰会,这让不少外交官感到轻松,“终于不需要再听到喋喋不休的讲话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卡扎菲24日在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表演讲却显得心平气和了不少。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不仅没有发表过激言论,还耐心且温和地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他真是一位相当特别的人,”一位联合国外交官如此评论卡扎菲。

    卡扎菲的40年执政之路,在反美方面,体现了戏剧性的转变。30年前,卡扎菲热衷于各种激进活动,上台后首先做的就是关闭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将美国的石油公司国有化,1988年的洛克比空难,他坚决抵制英美要求交出洛克比空难疑犯的要求,一对峙就是十年。然而,执政后10年,卡扎菲变了,2003年,他宣布对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并对受害者家庭进行补偿,随后,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与开发,2006年,与美国建交。有评论说,卡扎菲的转变恐怕是出于实际的审时度势,多年制裁让利比亚损失巨大。孤立走向融入国际社会  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计划,与美国建交被认为是卡扎菲带领利比亚融入国际社会的举动。本次国庆庆典也被认为是提高利比亚国际影响力卡,改善国际形象的一次机会。在此之前,卡扎菲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外交胜利。他现在是非盟主席,就在本月底,他还将第一次到达美国,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这被认为是他努力修复国际形象所取得的成功最高点。从平民到“国王”
  卡扎菲自诩为“非洲领导人的领导人、非洲国王的国王”,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在40周年庆典之日一跃成为人气最高的政府。虽然西方国家的领导人碍于洛克比空难事件,没有一个人出席国庆庆典。但卡扎菲并不在乎,他关心的是怎样把利比亚建设成一个军事大国和军事强国。风格独特 脾气古怪  这是因为他从小在沙漠里长大,过惯了无拘无束的游牧生活,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1988年,他亲自开推土机推倒黎波里监狱的大墙,放出400名政治犯。2000年,他率领由200多辆汽车组成的庞大政府代表团,白天驱车赶路,夜宿临时帐篷,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前往多哥出席非统组织首脑会议。他的一些举动让世人瞠目。美国之大 卡氏帐篷却无处安身?  卡扎菲一直习惯住在帐篷里,即使出国访问也不例外。本月底,他的美国之行也要带着标志性的大帐篷,但是他支帐篷的计划频频遭到当地政府官员和居民强烈反对。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赖斯表示,卡扎菲到纽约后,他的活动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由索文北京翻译公司深圳翻译公司广州翻译公司以及上海翻译的职员编辑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